近日,在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老鐵路正式通車運營一年來,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未來以鐵路為重點的中老泰三方合作,將實質提升次區域發展水平,國際物流黃金大通道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1月10日,從中國鐵路昆明局獲悉,開年以來,中老鐵路貨物運輸量穩步上升,日均發送貨物2.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4倍,日均運輸跨境貨物8000多噸。自開通以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由開通初期的日均2列增加到目前的日均12列,國內25個省市先后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國、新加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化肥、百貨等1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冷鏈水果等1200多種,累計發送貨物突破1300萬噸,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國內國際雙循環運輸通道,助推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作為中老鐵路項目最重要的建設者之一,中國中鐵在境外磨憨-萬象段中組織所屬中鐵二局、五局、八局、建工、國際、廣州局、武漢電氣化局、二院、科研院和中鐵設計10家單位共承擔了5個土建標、4個制運架梁標、2個第三方檢測標、2個四電標、1個監理標、1個站房標、全線鋪軌、勘察設計以及隱伏巖溶探測共18個合同標段。5個土建標管段總長257.315公里,占線路境外段總長的61%。2016年12月,中老鐵路全線開工,2021年12月3日全線通車運營。
中鐵國際受命組建中國中鐵中老鐵路項目建設指揮部(以下統稱中老指揮部),統籌負責磨憨-萬象段項目實施,并參與建設19.3公里的線下工程施工任務,在各參建單位共同努力下,按照兩國領導人的要求,秉承“中國建造 鐵肩擔當”企業使命,致力將中老鐵路建設成為科技創新之路、生態綠色之路、廉潔共建之路、中老友誼之路,擦亮了中國高鐵的金字招牌。
科技創新之路
中老鐵路沿線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項目位于橫斷山脈南延段,穿越三山、橫跨四水,沿線地形起伏劇烈、山高谷深,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900米,線路穿過斷層、斷裂218條,穿越褶皺66條,工程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具“三高”(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四活躍”(活躍的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熱水環境、活躍的外動力地質條件、活躍的岸坡淺表改造過程)特征。針對項目特殊的地形、地質條件,中國中鐵組織開展了系列科技攻關,為項目建設的高質量、高效率推進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作為項目設計單位,中鐵二院從源頭上精確勘察、精心設計,面對沿線植被茂密、地形起伏大給地形圖測繪、勘測工作帶來巨大困難的實際情況,采用GNSS衛星定位技術和高精度電子水準儀、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LiDAR)技術、三維斷面采集、三維GIS方案展示等“空、天、地”相結合的手段勘測。在此基礎上,依靠智能技術進行優化選線:對地形起伏劇烈地段,采用高墩大跨橋梁、長大隧道減少展線長度,節省工程投資;對重大不良地質予以繞避;在工程量差別不大的情況下,選擇靠近既有道路的方案,有利于便道和電力線路接入,方便施工組織。正是科學、合理、經濟的選線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班那漢湄公河特大橋、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等大橋具有多種橋梁結構、高墩、水中墩特點,施工難度大。中鐵八局面對施工難點,開展科技攻關,取得抗急流浮式鉆孔裝置及搭設實用新型專利、在無覆蓋層河床上設置棧橋鋼管樁實用新型專利、在深水急流區域橋梁樁基礎鋼護筒的定位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等重要科技成果,確保了施工安全,縮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節約了施工成本。
友誼隧道連接中老兩國,全長9.68公里,部分段落通過含鹽地層,局部地方鹽巖最高含量高達80%。針對鹽巖“強溶解、強腐蝕、膨脹”等特性,中鐵二院與中鐵二局創造性提出了“注漿堵水、全包防水、強化材料防腐、圓形加強結構”的處理方案,形成適應于高含量鹽巖地層的隧道結構型式及防水體系,適應于鹽巖地層隧道的材料防腐抗滲措施、施工工法工藝、監測方案、鹽巖棄渣的環境保護處理方法等成套技術,該項技術為國內首創,為友誼隧道的順利貫通提供了技術保障。
鐵路接觸網工程的關鍵,就是要構建鐵路運行所必需穩定的弓網關系,讓電力機車及動車組列車在120、250直至35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受電弓與接觸線安全可靠接觸,連續不間斷地從接觸網取電。而構建良好的弓網關系,腕臂計算是關鍵。中鐵武漢電氣化局經過無數次公式推導和上萬次調整修改研發出接觸網腕臂計算軟件,經過試運行后投入到中老鐵路,使之更加適用老撾復雜的現場環境,為接觸網施工奠定了基礎。
關于鐵路運維,中老鐵路首次提出基于云原生的信息中心系統云平臺一體化方案,實現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套系統,調度一體、局(公司級)站一體、站內作業一體的運輸組織和生產指揮體系;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和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實現了國際聯運運單信息、列車編組信息、交接單信息、跨境列車工作計劃、跨境列車客調命令等重要信息的互聯互通,大幅提高了國際鐵路跨國作業能力,提高作業流程效率,提升經濟效益。
雖然中老鐵路在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世界技術難題,但是建設者們始終弘揚工匠精神,大力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等“四新”技術,以“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驅動并攻克、解決系列難題,將中老鐵路建設成科技創新之路,為中國乃至世界高原山區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將中國鐵路的經營理念、成功經驗、技術標準等帶上國際,助力世界鐵路發展。
生態綠色之路
“這是一條綠色生態之路?!痹诘谝粫r間乘坐“瀾滄號”動車體驗中老鐵路之后,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如此表示。中老鐵路建設者始終秉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項目建設運營的全過程,用實際行動守護了鐵路沿線的綠水青山,構建了一條生態環保、綠色低碳、環境協調、景觀和諧、文化融合的國際鐵路交通工程典范。
中老鐵路沿途經過的地方,無論是中國的玉溪、普洱、西雙版納,還是老撾的北部森林、瑯勃拉邦等地區,均是森林密集、自然環境保護相對完好的地方。面對復雜且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形,項目從選線就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設計人員通過現場調查,收集相關資料,認真聽取沿線各地區的環保、水利等有關主管部門以及直接受影響群眾的意見,選擇了一條經濟、合理、環保又可行的線路,繞避了各類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環境敏感點,將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2020年春,一群野生亞洲象游弋在中老邊境,從云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出發,一路向北旅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亞洲象能夠悠然自得地生活、遷徙,這與中老鐵路的生態建設、綠色建設密不可分。為保護珍稀動物亞洲象,中老鐵路在項目早期設計過程中,就將保護好亞洲象的家園列為重大生態課題。建設及設計單位在地方政府和林業部門的協同下,調查了亞洲象的分布和遷徙通道,綜合分析亞洲象的生活習性,最終選擇延長隧道、以橋代路、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護區的方案,避開亞洲象主要棲息活動區域,同時還專門修建了數十公里的野象防護欄,保護了亞洲象生活環境的“原生態”,將工程對亞洲象生活及遷徙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老鐵路各參建單位在項目建設中始終嚴格貫徹環境保護要求,堅持做到環保工作與工程建設同步進行。對橋梁樁基施工產生的泥漿、鉆渣和污水等,采用專業設備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處理,對施工場地、便道及時灑水抑塵,對取、棄土場進行復墾復耕;在特大橋的建設中,大部分采用掛籃懸灌法、托架現澆法等施工工法進行混凝土澆筑、鋼構件焊接等施工作業,避免混凝土、焊花等掉入江河之中;通過實施水域環境監測、雨污分離、污水治理、水產資源生態補償增值放流等措施,加強水資源及魚類保護。中老鐵路各參建單位通過系列措施避免了對原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地減少沿線民眾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干擾,贏得當地民眾和政府的贊許。
中老鐵路站房及線路的景觀融入了沿線多姿多彩的地域風情及民族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展覽。站房的設計與建設,在遵循實用、美觀、高效、便捷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融入特色文化元素,采取“一站一景”的建設模式,各站相互呼應,體現了當地地域文化精髓。線路則采用了中國環保標準,按照“四季常綠、喬灌草結合”的原則開展綠色通道設計,打造綠色長廊,路基工程邊坡、隧道洞口邊仰坡均優先選用綠植防護方案,橋下鐵路用地撒播耐蔭草籽綠化,使得鐵路沿線極具觀賞性。由于建設者堅持嚴格生態標準,中老鐵路沿線草木蔥蘢,萬花繽紛,變身為“綠色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老鐵路建設者將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落實到項目設計、建設、運營的全過程,堅持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融合、和諧共存,打造了一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鐵路,中老鐵路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之路、綠色之路。
廉潔共建之路
2017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強調“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紀委副書記賽坎也要求老方從源頭上開展監督檢查,確保項目依法合規,將中老鐵路優質、高效向前推進。2017年12月,中老兩國中央紀委監察部門在勐臘縣友誼隧道工地舉辦了項目“廉潔之路”建設啟動儀式,中老兩國中央紀委、中國中鐵主要領導親自出席并作重要講話,正式拉開了中老鐵路“廉潔之路”建設的序幕。
2018年2月,中國中鐵黨委印發了《中國中鐵關于建設中老鐵路“廉潔之路”建設的實施方案》,中國中鐵中老鐵路項目聯合黨工委和股份公司各參建二級企業黨委也分別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2020年12月,中國中鐵黨委在云南玉溪召開中老鐵路廉潔建設現場推進會,公司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的重要指示,持續深入推進中老鐵路廉潔建設。中國中鐵黨委成立了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和高管為副組長,總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所屬參建二級單位黨委書記、紀委書記、項目書記為成員的“廉潔之路”建設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協調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成立了“廉潔之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廉潔之路”建設的日常工作。各參建單位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監督協調,各層級各負其責的聯建共建機制。
從系統性、全局性角度開展“廉潔之路建設”,中老鐵路項目還是首次,在對老撾政治體制、國情民情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中老鐵路指揮部嚴格貫徹落實中國中鐵黨委的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八廉”機制,創新開展“廉潔之路”建設。主要以教育引廉,筑牢思想防線;文化育廉,營造廉潔氛圍;關愛養廉,提升幸福指數;親情助廉,建設廉潔家庭;制度固廉,把權力關進籠子;監督守廉,讓權力陽光運行;正氣樹廉,發揮引領作用;執紀護廉,強化責任擔當等八個方面為抓手,持續開展好“廉潔之路”建設。
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大力開展廉潔教育,先后上廉潔黨課200余次,近萬人次參加;開展典型案件和廉潔黨紀合規教育,組織學習《鑒戒》《雙面人》《掘墓人》等教材及案例;建設廉潔文化長廊、“廉潔之路”教育室20余個,建立中老鐵路展示館,接待東盟等國政府官員、社會人士參觀訪問6000余人次;開展家庭助廉活動,召開“樹廉潔家風,建和諧家庭”家庭助廉座談會10余場次,約150余人參與;開展節日提醒活動,在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向員工親屬送關懷祝福、發廉潔過節警示提醒信息,倡導廉潔過節。通過以上種種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全線領導干部、關鍵人員的廉潔意識。
與此同時,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采用備案、實時、過程監督的方式,對重大事項、關鍵環節進行監督。開展民主監督,在駐地設立黨風廉政建設舉報箱,建立黨風廉政建設監督站,聘請黨風廉政監督員,對領導及關鍵崗位人員廉潔從業公開承諾進行監督;開展廉潔風險排查,制定了46項廉潔風險防控措施;開展專項監督檢查12次,提出整改項300余項,盯緊盯牢工程建設領域容易發生、忽視、反彈的問題和環節,將廉政風險監督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強化審計監督,各參建單位均派員對項目進行了審計。針對督查發現的苗頭性問題和現象,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切實保證工程建設優質廉潔。
中老鐵路已開通運行,在項目建設中未發現重大違規違紀情況,事實證明,深入推進“廉潔之路”建設切實構建了項目“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懲防機制,為中老鐵路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和制度保證。
中老友誼之路
中老兩國山水相連,世代友好,中國中鐵把建好中老鐵路、賡續世代友誼作為項目建設的準則,始終積極履行好社會責任,持續推進企地建設,融洽與當地百姓、政府的關系,積極主動參與老撾公益事業,造福當地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產業工作培訓、捐資助學、共同防疫、抗洪搶險等社會公益活動,用實際行動澆灌中老友誼之花。
萬象農冰村小學由中國政府于2012年援建,習近平主席曾對農冰村小學回信關心學校建設、關心學生成長。為改善農冰村小學環境,2019年,中國中鐵中老鐵路指揮部牽頭組織中鐵國際、中鐵二局向農冰村小學捐贈學習用具、學生校服、乒乓球桌、滕球場、防疫物資等,改善了農冰村小學的教學條件。期間,中老鐵路指揮部與農冰村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中老鐵路指揮部邀請農冰村小學師生到項目部過兒童節、到鐵路工地參觀訪問。農冰村小學也向中老鐵路指揮部等單位的代表頒發“課外輔導員”聘任書,邀請中方工程師到學校講學。中鐵國際高度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和加強企業品牌建設工作,多次以農冰村小學為切入點,契合中老鐵路建設實際,廣泛開展中老文化交流互鑒,深入推進跨文化交流活動,組織開展畫出“我心中的中老鐵路”“坐上高鐵到北京”文化交流活動,推進中老友誼更加深入人心。
路遙知馬力。中國和老撾是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這份特殊情誼在世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體現得尤為突出。新冠疫情爆發后,中老指揮部受托第一時間向老撾政府一次性捐贈了20萬只醫用口罩,積極協助老撾政府抗疫,受到時任老撾總理的好評。中鐵五局組織對全線2000余名中老參建人員進行全員核酸檢測,組織中老員工接種疫苗,接種率達到100%,有效保護了項目全員身體健康,扎實的防疫工作也確保了在萬象至萬象南應急工程建設關鍵時期團隊穩定及工程進展順利,為項目的復工復產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中鐵電氣化局向老撾人民捐贈防疫物資,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施工生產”兩不誤,全線參建員工實現“零感染”的目標。2020年末在項目土建工程全面收尾、線上軌道工程全面展開的關鍵階段,眾多中方人員主動請纓堅守前方,做好防疫、復工,以實際行動支持老撾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中老友誼贊歌。
中國中鐵積極參與搶險救災,展現中資企業責任擔當。2018年7月23日晚,老撾東南部阿速坡省的一座水電站大壩發生坍塌事故,洪水涌入阿速坡省造成多處房屋倒塌、萬余人受災、許多莊稼顆粒無收。中老鐵路指揮部、二局、五局、八局等參建單位積極投身搶險救災,為災區援建四座橋梁,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幫助阿速坡人民恢復了正常生活。2019年8月19日,一輛載有46人的旅游大巴發生嚴重車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迅速反應,與老撾警方、紅十字會以及當地村民協同救援,開展現場搜救、人員安撫、無償獻血等救援及善后工作,為受難人員提供了貼心服務。正因為這些善舉,中國中鐵頻頻獲得老撾中央及地方政府表揚,榮獲“老撾國家發展勛章”“功勛卓著獎”“榮譽獎狀”以及各類感謝信和嘉獎。
千里姻緣一線牽。中老鐵路是友誼之路,也是幸福之路。2018年5月20日,在中文諧音“我愛你”的特殊日子,中方工程師熊應豪和老撾籍翻譯王妮在老撾當地輩分最高、最具威望的老者,女方家長和項目部全員的見證下按照老撾風俗舉行了訂婚儀式。熊應豪說:“是中老鐵路這樣偉大的工程引領我們來到這里,讓我們相知相識,終成眷屬?!币荒曛?,一個漂亮的男孩兒出生,作為熊應豪和王妮美好姻緣的結晶成為中老幸福之路的見證。在項目實施中,各參建單位黨組織、青年組織多次組織聯誼活動,為參與項目建設的單身青年牽線搭橋,多名青年也因為中老鐵路項目建設結緣而相識相知相愛,締結了跨國姻緣,成為中老鐵路這條“友誼之路”的佳話。
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堅持做好駐地幫扶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中鐵各參建單位累計捐款捐物200余萬元人民幣,安排當地就業超過3萬人次,創辦老撾員工培訓學校并舉辦培訓班近1000期,義務支教超過300人次,為沿線百姓遷改供電線路65公里,新建改擴建便道743公里,搭建便橋34座,平整宅基地14萬平方米,修建水渠272公里、水井15口……這一串串的數字,見證了中國中鐵參建人員對老撾人民的真心付出,讓廣大老撾人民真正受益,也讓中國建設者與老撾人民的友情變得更加深厚。
在持續開展中老鐵路建設惠民利民活動的同時,中國中鐵組織舉辦了多期文化主題活動,他們制作了畫冊及宣傳片《使命》,舉辦了項目建設成果攝影展,組織了“共建中老鐵路,共筑美好家園”青年文化交流活動、舉辦了“鐵路承載夢想,友誼薪火相傳”文藝匯演、編演了舞臺劇《相約北京》,以中老鐵路屬地化管理、友誼之路建設為題材策劃和編輯的短視頻《零距離》《小象》分別入選第三屆、第四屆“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并獲得相關獎項,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搭建中老人民交流橋梁,增加文化認同,增進了中老人民的情誼。
“雙方要再接再厲、善作善成,把鐵路維護好、運營好,把沿線開發好、建設好,打造黃金線路,造福兩國民眾?!?02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老鐵路通車儀式上,對這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桿工程作出重要指示。
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的項目,是兩國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關系的重要見證,也是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并運營、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國際鐵路項目,得到了中老兩國最高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中國中鐵在中老鐵路建設中,嚴格落實中老兩國領導人把中老鐵路建成“一帶一路”、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的要求,造福老撾人民、加深中老友誼、為中老鐵路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中老鐵路共同書寫了中老友好發展的新篇章,也是建設者傾力打造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上標桿項目,也必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璀璨明星。 景昆明 潘龍柱